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謝鵬 劉雲非)伴隨中國外貿總額去年首超4萬億美元的消息,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近日再創匯改以來新高,破“6”咫尺之遙。在眾多國際金融機構和海外觀察人士的眼中,2014年的時軸上,人民幣將展現更多“市場範”。
      加拿大籍投資人弗蘭克·武對新華社記者說:“人民幣市場化的趨勢應該有兩層理解:一是匯價更多由市場供求等因素決定,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提速,以反映全球對人民幣資產的強勁需求。”
      一般而言,一國經濟走軟、外貿順差縮小,本幣應該存在貶值而非升值壓力。但人民幣近兩年對美元匯率卻總體呈漲勢。2013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接近3%,大多數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的機構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將在2014年繼續升值,進入“5”時代。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我們預計,人民幣升值幅度將在2%左右。”
      在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海內外熱議中。不少學者認為,人民幣已存在被高估風險。匯率被高估,將損害出口企業利益,影響金融穩定,加大中國經濟波動風險。另一方觀點則認為,值得擔心的問題不是高估而是低估,因為匯率低估既可能加劇國內通脹的短期風險,又可能阻礙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進程。
      應該看到,匯率受經濟實力、外貿收支、資本流動、增長前景等多重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究竟是高還是低,無論學術界還是政經界難有定論。而在國際輿論場上,人民幣匯率也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話題,還摻雜了政治、外交等其他複雜因素。因此,人民幣問題的核心,也許並不在於匯率的高低,而是匯率形成機制是否完善,或者說“市場決定性作用”有多大體現。
      因此,2014年值得期待。自2007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傾向越發明顯。人民幣的升值,從某種意義上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基本面相對更強、前景更好,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實現。中國官方多次表示,將繼續致力於推進匯率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今年中國外匯政策重點,就是圍繞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創新。
      承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進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圖景也將在今年更加宏大。《金融時報》日前在刊登百達資產首席經濟學家帕特裡克·茲韋費爾的文章時,選用了“世界即將迎來人民幣時代”這樣的標題。
      這種論斷雖有吸引眼球之意,但也反映出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之勢,特別是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強烈需求。從數據看,去年前11個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額達到3.64萬億元,是2009年啟動時的350倍之多。去年中國央行還和歐洲、英國央行等新簽或續簽了多份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4年伊始,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召開全國會議時,更著重提及要在今年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人民幣地位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國際金融圖景的深刻變化。法國安盛集團董事長亨利·德·卡斯德和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克·沙內日前聯合撰文說,全球各類金融機構對像美國國債這樣安全且具有流動性的資產有很大需求。但目前情況仍是美元資產獨大,沒有其他選擇,這對國際投資者和美國自身都是風險,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過度依賴是不可持續的。
      正因為如此,野村證券亞洲貨幣交易總經理斯圖爾特·奧克利將人民幣稱為“地球上的最佳貨幣”。除了更為積極的經濟數據和改革計劃正在為人民幣贏得青睞和信譽外,他看到一個更重要的驅動因素,“對於人民幣而言,重點不在於經濟數據,而是來自全球的主權債務基金、機構和散戶投資者前所未有的結構性需求,因為相對於其他任何貨幣,人民幣一枝獨秀。”
      專欄作家尼爾·歐文認為,人民幣正迅速崛起成為美元壟斷全球貿易的主要競爭對手。《金融時報》文章也說:“人民幣目前的演進速度之快令人矚目。人民幣將在三年內取得國際地位;而在十年之內,人民幣或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
      海外專家和媒體的關註,契合了在亞洲、歐洲等地對於人民幣離岸中心優勢地位的競爭:中國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悉尼、倫敦、法蘭克福、巴黎等等。在這些全球金融版圖的新熱點之後,是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關切、期待與遠見。
      當然,在海外熱議人民幣之時,還應保持理性的分析和考量。從國際經驗看,一國貨幣最終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都歷經較為漫長的過程。持有人民幣,全球消費和儲備,也應遵循規律。匯豐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需國內資本市場的完善。而資本項目可兌換將促進債券等資本市場的發展。(參與記者:李明)  (原標題:外貿"大時代"的中國經濟之二—2014人民幣“市場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78swmi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